目前分類:教學篇 (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數學PK賽.jpg

又到了教專重要考核之一 「數學教學PK賽」

麥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創造我的海底世界.jpg

沒有想到實習期間第一堂正式教學課程是我不太擅長的「美術課」

麥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夢N1.jpg

第一次參加夢N,選擇了國小組-許扶堂老師的數學工作坊

麥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還記得自己在大四實習時,也同時擔任三年級補救教學班的老師,當時為了希望可以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,我嚐試用國語部件卡和數學數字加減卡、乘法卡,以桌遊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學習。但在兩周集中實習的觀察中發現,除了讓孩子對合作式的學科桌遊感興趣外,他們在學科成績或作業表現上並沒有太大的進步。我想這與今日永樹同學在課堂上所提到的:「補救教學班的老師,並不夠了解孩子的學習難點」。在現今的小學現場,補救教學班的老師與孩子的原班導師並不會是同一人,假如兩位老師間並沒有做好呈接的動作,讓孩子被一位並不太熟悉他學習能力的老師來加強其落後之處,我想幫助是有限的!

       此外,在現今的學校現場,大多數依然習慣用孩子的考試成績來判別他的學習程度。但單用考試成績來判定,我們很難了解孩子背後的學習軌跡,此外,每個孩子所擅長的都有所不一。「測驗」的實施,對於有閱讀障礙的孩子抑或是對數學符號學習不熟悉的孩子,都將會有所困難,但這並不能否定孩子所有的學習。此外,強勢文化,也將影響我們判定孩子的眼光。對於社會邊陲文化的孩子而言,在學校學習時,強勢的文化符碼就會影響他們的認知與學習。我特別喜歡老師今日在課堂中”street mathematics ”的例子,並且提及:「孩子是真的沒有數學能力嗎?還是是老師沒有去發現老師的強項呢?」著實值得好好反思。我想這些種種,都是作為一位老師,需要去覺察並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給孩子一些改變的可能。

麥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此篇雖是以「數理」課程改革去探討師資培育的因應與配套措施,然,數學為科學之母,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的內容以及他篇文章,來瞭解面對課程的改革,教師應具備甚麼樣的能力。

       民國90學年度,九年一貫課程正式實施的第一年,也是我上小學一年級的那一年。作為課程改革白老鼠群的其中一員,長大後回顧自己在小學時的學習,或許是因為正值轉變期間,許多配套措施以及教師的教學技巧與知能尚未充足,發掘自己在小學六年的學習中,並沒有明顯感覺到我的學習方式有符合九年一貫所提倡的「以生活為中心」、「學會帶得走的能力」。

麥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兩篇文章皆透露出教師的期望與學生行為和成就有相關。而在過去學習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時,當提及實驗誤差來源時,也都會提到著名的比馬龍效應(Pygmalion Effect),也就是教師的自驗預言效應。當教師不自主的將心中的期望反映在言語與行為上,不免會影響學生表現出符合期望的現象。而這樣的自驗預言效應對一位孩子的成長與學習而言,我認為在小學階段是最具影響力的。國小教育與國中、高中有些不同的是,小學中的教師雖沒有明顯分科,也尚未需要學習到很高深的學科知識,但它更重視的應是讓孩子尚未被社會塑形前,對於一個他人格的培養、態度的養成。因此,教師對孩子的期望與態度,很可能會影響孩子如何看待自己、看待人我關係、影響自己對自己的期許,再進而影響自己學習上的表現。

    自己在小學階段參與國語文競賽時,遇到了一位影響我很深的老師,用時間陪伴我練習、給予我肯定的鼓勵與支持的神情,也讓我提升了自己的勇氣、也不自覺的對自己有所要求並設定目標。直至現今,我一直都有在與這位老師保持聯繫,而奇妙的是,自己每每在求學階段有任何開心的消息,都會想要與老師分享,期待聽到老師替我開心的聲音。我想,這就是過去這位老師的「自驗預言」在我身上所發生的正面效應吧!

麥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麥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學生提問.jpg

    有了進到小學現場入班觀摩、教學的機會,除了是增進自己的教學專業、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適合孩子們以外,

文章標籤

麥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